開國少將王耀南是新中國工兵事業(yè)奠基人之一,他曾獲得二級八一勛章、以及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畢生致力于我國軍工程兵事業(yè)的建設與發(fā)展。7月1日,江西科技學院“薪火青春”實踐團有幸采訪到王耀南將軍的堂弟王能希爺爺。圍繞“中國共產黨”“王耀南生平”以及“紅色文化與大思政課融合”等主題,王爺爺與同學們親切交流,特別強調了學習紅色文化的重要意義。他指出,應當不斷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的傳播方式,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圖為王能希爺爺繕寫青年寄語。楊欣雨供圖。
在采訪期間,王爺爺向我們展示他“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對薪火青春實踐隊采用的“學習紅色文化-創(chuàng)作原創(chuàng)劇本-沉浸式大思政課堂”創(chuàng)新模式給予高度評價與肯定,并強調了學習紅色文化的重要性,指出新時代青年要勇于創(chuàng)新,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煥發(fā)新活力。
采訪結束后,實踐隊隊員結合王爺爺?shù)纳鷦又v述,深入學習史實資料,研讀《王耀南畫傳》,領悟開國將軍王耀南的傳奇故事與精神內核,隨后開始了《少年王耀南英雄故事》劇本的創(chuàng)作,力求再現(xiàn)英雄風采。
圖為薪火青春實踐隊與王能希爺爺合影。楊欣雨供圖。
7月10日,實踐隊隊員們帶著王爺爺?shù)纳钋性妇芭c殷切期望,走進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在講解員的生動講述中,實踐隊隊員們深入學習了安源路礦工人運動,重點了解了安源九月慘案中黃靜源同志英勇就義的感人事跡,以及王耀南將軍將他鮮血浸染的衣衫撕成布條、佩戴于身的動人故事。這一舉動,正是中國少年先鋒隊標志——紅領巾的由來。實踐隊隊員們深受觸動,并表示不僅要將紅色記憶內化于心、也要做到外化于行。同日,團隊還集體緬懷了王耀南將軍,通過回顧其生平,進一步堅定了傳承紅色文化的決心。而這一天在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的所見所感,正是薪火青春實踐隊始終所堅守“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初心的生動闡釋。
7月11日,薪火青春實踐隊帶著前一日在紀念館的深刻感悟,運用專業(yè)特長,為意大利與越南友人講解場館內容,通過互動向其傳遞中國紅色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這些真實的歷史片段讓實踐隊隊員深受感動,也為沉浸式大思政課堂以及串聯(lián)紅色廊道提供了生動素材。
圖為薪火青春實踐隊隊員為外國游客講解工人運動。楊欣雨供圖。
7月12日,沉浸式大思政課在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精彩上演。薪火青春實踐隊聯(lián)合館方講解員,共同為中南大學、萍鄉(xiāng)市田家炳中學師生及其他游客呈現(xiàn)了《少年王耀南英雄故事》劇本的首次演繹。當現(xiàn)場觀眾與演員齊聲高呼口號時,那震徹全場的聲音,無疑是對我們創(chuàng)作與演繹成果最直接、最動人的認可,也更倍增了我們傳承與弘揚紅色文化的信念與決心。觀眾們紛紛表示,這種創(chuàng)新形式讓紅色文化變得生動鮮活、更加貼近生活。隊員們也感慨,此次實踐之旅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禮,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收獲了無比珍貴的人生歷練。
圖為薪火青春實踐隊員在場館內宣演大思政課。郭龍艷供圖。
此次文化贛鄱行暑期大思政活動,既是一次對紅色文化的深度探尋與傳承之旅,也是一場青春與歷史、創(chuàng)新與傳統(tǒng)的精彩對話。通過采訪、學習、創(chuàng)作、演繹及跨文化交流等豐富活動,實踐隊隊員們深刻領悟了紅色文化的強大精神力量,鍛煉了能力,收獲了成長。未來,團隊期望繼續(xù)秉持初心,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傳播方式,吸引更多人關注參與,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綻放更絢爛光彩,為傳承弘揚紅色文化貢獻更多青春力量。
圖為薪火青春實踐隊隊員與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志愿者及外國友人合影。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供圖。
(通訊員 甘秋月 楊欣雨)
聲明:本網(wǎng)轉發(fā)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wǎng)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